【清风文苑】匠心耕耘,实干出彩——港珠澳大桥开通有感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1日 来 源:仙桃廉政网
巨龙飞架伶仃洋!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大桥由桥、岛、隧三部分组成,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入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这项超级工程不负美誉,标注着中国桥、中国造的新高度,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再一次用行动向世界彰显了中国人民的锐意进取和顽强拼搏!
伟大事业要以实干为依托。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回溯历史,从千疮百孔到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从一穷二白到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到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上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新中国树起了一座座“干”字丰碑。然而,任何一项工程的完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何况是像港珠澳大桥这样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6年规划,9年建设,前后历经十五载,上万名建设者挥洒汗水,“撸起袖子加油干”。面对艰苦的海上作业环境,从一个螺丝、一块瓷砖干起,以“燕子垒窝”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造就了今日之“圆梦桥”,实践证明,唯有真抓实干,才能勇攀高峰。
伟大的事业要以创新为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墨子”升空到“蛟龙”入海,从互联网的“跟跑者”到“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领跑者”,再到共享经济的“引领者”……一系列辉煌成就无不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港珠澳大桥更是智慧的成果、创新的结晶。面对技术封锁和外国垄断,为了研制大桥必用的耐腐蚀钢材——双向不锈钢钢筋,建设者们迎难而上,从零开始、从零跨越,夜以继日,不断创新,最终生产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双向不锈钢钢筋”。港珠澳大桥在桥梁、人工岛和隧道建设领域还获得了超过1000项专利,创造出一项项“中国标准”,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创新桥”。建设者们用汗水践行真理,唯有创新进取,才能攻坚克难。
伟大的事业要以匠心为底色。宝剑锋从磨砺出。大国工匠管延安以匠人之心追求技艺的极致,让海底隧道成为他梦想的平台;飞机制造师胡双钱创造打磨过的零件百分百合格的惊人记录,为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首架样机打磨出“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港珠澳大桥更是将中国人民的工匠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港珠澳大桥不仅是一个大工程,更是一个艺术品。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港珠澳大桥上的减光罩,装到最后有大概五个毫米,不到一公分的偏差。工人们把它磨得一毫米都不差。”像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在港珠澳大桥的修建过程中不胜枚举。从上到下,从头到尾,建设团队始终坚持高标准的设计要求,建成一座名副其实的“艺术桥”。正是一代代大国工匠们以匠心育匠魂,才能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作为身处新时代的年轻纪检监察干部,我们应勇立潮头,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一是既要心中有信仰也要脚下有力量。不仅要强化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更要脚踏实地,敢于实践,在不断实践中提升能力本领,确保每一步都能有更坚定的信念,更绝对的忠诚,更强烈的担当。二是工作既要讲方法也要讲创新。对待工作不仅要一丝不苟、认真完成,更要极具创新精神,在方式方法上敢于探索,在工作成效上敢于追求一流。三是既要踏实做人又要匠心谋事。向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学习,向无数优秀的大国工匠学习,做工作中的“螺丝钉”“润滑剂”,凡事精益求精,以专业、敬业的态度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石诗晨 简宁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