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信息浏览“仙桃一号”美名扬

中共仙桃市委党务公开网

“仙桃一号”美名扬
发布时间:2016/4/25

——记剅河镇新场村农民许先平

  “书上说长江中下游不能种晚熟桃,我就偏不相信。”剅河镇新场村农民许先平并不甘于做个普通的农民,业余时间他爱读书,爱钻研。
  1987年,“犟劲”十足的他开始在自家责任田里种桃,这一种就是30年。
  幸运的是,1990年,许先平发现桃园里有两株桃树与众不同:一般的桃树6月挂果,这两株8月才挂果。
  错季上市卖价高。许先平如获至宝,他用这两株晚熟桃的枝条反复进行嫁接试验。他把家里卖鸡蛋的钱省下来,购买技术书籍,订阅果树期刊,不懂的地方请教老师。在长期的实践中,他对桃树的肥水管理、嫁接、剪枝、病虫害防治、人工授粉进行了摸索。
  十年磨一剑。2001年,许先平成功培育出新品种“仙桃一号”,通过了省农科院和华中农业大学的技术鉴定。“仙桃一号”含糖量高达17.8%,是国内同期成熟的桃子中最高的,比普通桃子高出近一倍。
  嫁接出省内最好的桃树品种后,市场反响良好,身价虽高但十分抢手,“桃花刚开,就收到订金。”
  许先平并不满足,“要让‘仙桃一号’真正走出去,必须走和科技结合的发展路子。”他经常与华农大、郑州果树所、上海农科院园艺所、江苏农科院园艺所、山东果树所的桃树专家们保持密切联系。
  每到各品种成熟季节,许先平到处考察。每引进一个新品种,他做好详细档案,仔细观察,然后整理出该品种在江汉平原生长特点和与原产地的差异。
  2002年元月,省科协、科技厅发文批准了许先平创办的“仙桃市桃树研究所”,这是全省唯一的桃树专业研究机构。
  30年来,他收集保存了价值近百万元的桃种质资源400多份。专家们说,这里是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果农参观的场所和学习的课堂。
  受益于他优惠提供种苗、传授技术并取得成功的专业户、示范户,已经遍及全国15个省市。许先平挥洒辛勤的汗水,走出了一条种示范田、办园艺科技实验场到建桃树研究所的成功之路,成了远近闻名的“桃树大王”。
  30年来,他自费举办优质桃现场观摩会100余场,吸引了来自15个省市的果农和专家近2万人次,现场品桃、交流、引种。他带领农民致富的故事多次走进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等。
  如今,许先平播撒的希望种子早已开花结果。仅他所在的乡镇就栽植桃树1000多亩,成为全省着名的晚桃基地。
  台湾着名农业专家陈文雄博士访问他的生产基地时,大声赞扬“高级农民!”专家们说,许先平创造了江汉平原桃树亩产值超万元的奇迹,改写了教科书里“长江中下游不能种晚熟桃”的说法。
  在第三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上,“仙桃一号”捧回了闪亮的金杯。2008年11月,在第五届中国武汉农博会'1+8'城市圈精品果茶评选活动中,“仙桃一号”荣获金奖。许先平还被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称号。
  2011年,他在干河办事处王老村创建百亩高标准“仙桃园”。2012年,在天门沉湖农场创建1200亩“蟠桃园”,成为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桃树新品种示范基地”,为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桃树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准确依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