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信息浏览向宇等同志一季度调研报告

中共仙桃市委党务公开网

向宇等同志一季度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1/4/13

对村级组织换届中实行书记、主任

“一肩挑”的思考

组织科  向 宇

 

  我市在2008年,以村级“两委”班子换届为契机,大力推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把一大批“两高两强”(政治素质高、群众满意度高,工作能力强、带领致富能力强)的同志选进了村“两委”班子。

    1、“一肩挑”取得的初步效果

    全市639个行政村中共有486个实行村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村党组织成员和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1420人,“一肩挑”和“交叉任职”比例分别为76.1%、71.7%。通过实现以“一肩挑”为核心的“两委”交叉任职,减少了干部职数,减轻了农民负担,理顺了村两委关系,提高了村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实现了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的有机统一。从产生方式看,一肩挑”的村委会主任均是从当选的村党组织书记提名的,它实行了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的有机统一。选举产生的一肩挑干部,作为党政一把手完全可以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实施党的领导,一方面履行村委会的职责,避免了村党组织被架空,村民自治工作被削弱的问题。

    二是形成了整体合力,提高了办事效率。实行一肩挑,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互相推诿扯皮、内部矛盾等问题,两委之间不再为职能划分、责任分工而操心,不再为权力大小忧虑,减少了矛盾和摩擦,更能使村两委班子团结一心,大事决策能够很快形成共识,两委各项工作协调一致,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实行一肩挑后,农村各项工作的责任都直接落到一把手头上,他们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三是达到了减员、减负和增效、增收的目的。一肩挑的实行和两委成员交叉兼职,减少了村干部的数量,同时也减轻了村级组织的负担。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减轻了村级组织的经济负担。据不完全统计,自实行一肩挑以来,全市村级组织年减少补贴开支近300万元。同时,由于村干部的减少,现任村干部人均工资待遇得到相应提高,大大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村两委工作也有了新的起色。

    2、推行“一肩挑”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一肩挑”容易制约村民的民主意识。村民自治的重要特征是在村民委员会的组织下,村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而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主任,即使是由村民选出的,也或多或少会使村民感到“党领导一切”,思想又将回到党政不分的模糊认识上去。

    二是“一肩挑”容易减少对村党组织书记的监督约束。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由两人担任,可以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监督,而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一肩挑,权力集中于一人身上,就缺少了一种有效的监督。有的党组织书记就认为,自己两个职务一肩挑,在村内是最高权威,村级事务决定权在自己手里,村里事可以个人说了算,自视高人一等,造成工作中盛气凌人,处事武断。

    三是“一肩挑”容易影响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党组织书记负责“掌舵”,村主任领着群众干,是以往“两委”分工的主要特征。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需要村党组织书记去研究解决。如果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一肩挑,村书记就会整天陷在事务堆里难以脱身。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三头六臂,精力分散了,很可能造成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导致工作陷于被动,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和削弱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3、对推进“一肩挑”的建议

    一是把握一个关键,尊重民意、依法运作。在推行一肩挑的时机把握上,最好在集中统一换届时进行,要充分摸清村情民意,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把党委的意图变为群众的意愿,依法按程序积极推进“一肩挑”。最好先进行党支部会换届,通过先明确党支部书记再要求当选支部书记参加村委主任的选举。这样可以先将村里的“班长”明确,然后再将当选的支部书记作为村委会主任候选人。只有这样,一肩挑才具有合法性和较强的群众性,才能保持较强的生命力。

    二是夯实一个基础,拓宽渠道、加强储备。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广开渠道,不拘一格培养、储备、选拔“一肩挑”人选。我市立足于“三个培养”,即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创建了农村“两委”人才梯次培养的新途径,近以来,就有200多名优秀外出党员或能人党员被请回来进入村“两委”班子。

    三是坚持一个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农村基层组织的情况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在推行“一肩挑”的实践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对于人口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我们建议,都应依法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主任“一肩挑”。对于人口大村、宗族矛盾突出村、经济强村,可不作硬性要求。但只要有素质高、作风正、能力强、群众公认的“一肩挑”合适人选,就要积极推行“一肩挑”。

    四是强化一个保证,健全机制、加强监管。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大考核力度,狠抓职能规范,落实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一肩挑”村党组织书记(主任)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制度,大力推行“五议五公开”决策法,防止“一言堂”。要全面推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使农村两委的工作真正置于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同时,还要建立保障激励机制,切实提高一肩挑书记(主任)的待遇,进一步激发他们干事业、谋发展的内动力。

 

 

这里的基层党建工作为什么这么热

——沙湖镇委定期统一组织党建活动的调查与思考

组织科  李林

 

初冬时节,走进沙湖镇,感受到的是这里浓厚的党建氛围。规范适用的村部,整齐划一的公开栏,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气氛热烈的党建活动。近年来沙湖镇基层党建工作为什么这么热?

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统一落实,是沙湖镇抓基层党建工作的鲜明特点之一

——精简干部“三统一”。坚持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基层党建重中之重,大力精简村干部,打造精干高效的村干部队伍。一是统一编制。下发《关于严格控制村干部职数的通知》,明确规定1000人以下的村,干部职数3人;1000-2000人的村,干部职数4人。二是统一评议。组织专班深入各村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民主评议村干部履职情况,确定村“两委”班子成员推荐名单,并认真做好“超编”干部分流准备工作。三是统一推选。镇委统一审核、公示各村“两委”干部推荐名单,公示期间无异议的,再由镇委统一任职。共确定村干部121人,精简96人,全部建立村干部名册档案,将身份“正式化”。

——村部建设“四统一”。将村部建设列为基层党建“一票否决”,加大村部建设力度。一是统一标准。明确要求村部使用面积不得低于120平方米,其中党员活动室不低于40平方米。二是统一开工。确定5月为“村部建设开工月”,全镇统一动工新建或改扩建村部年底不能建成使用的,免除村党支部书记职务。三是统一扶持。镇财政按每村3万元标准对新建村部进行扶持,改扩建村部根据实情予以补贴。共新建村部9个,改扩建3个,统一下拨扶持资金32万元。四是统一检查。镇委组织专班统一检查验收村部建设质量,并根据检查情况奖优惩劣。

——季度党员大会“五统一”。以季度党员大会为载体,有效落实“三会一课”、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基本活动。一是统一时间。每季度末集中3—5天时间,组织党建联络员到各村主持召开党员大会。二是统一议程。根据每季度党建工作重点,统一制定村级季度党员大会议程,高质量开好党员大会。三是统一人数。明确规定季度党员大会必须有党建联络员、全体村组干部和党员、部分群众代表参加;1000人以下的村,参会人员必须达到20人;1000人以上的村,参会人员必须达到30人。四是统一建档。党建联络员必须拍摄各村党员大会全景照片,统一交镇组织办建档、上网。五是统一检查。将季度党员大会纳入季度党建考核重要内容,并明确规定“四个不得分”,即党建联络员不参会不得分、参会人数不符合要求不得分、村“两委”和村干部没有书面述职材料不得分、没有会议照片和记录不得分,确保季度党员大会开出实效。

——“五个基本”建设“六统一”。将8月、9月、10月定为“党建工作规范月”,按照“六统一”要求建设“五个基本”。一是统一室内外套白。将村部内外墙面干净整洁,无乱贴乱挂、乱涂乱画痕迹列入考核内容,对滩湖、丰乐等一批原有村部统一进行内外墙面套白。二是统一上墙内容。根据《仙桃市村部上墙具体内容》规定,集中印制上墙内容,统一下发到各村。三是统一规范布置。分片召开会议,下发《关于做好村部规范化布置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到办公室(活动室)、上墙资料、室牌“三对应”。四是统一户外公开。按每村2000元标准,统一制作党务、村务、财务户外公开栏,并分片制定公开栏具体内容。五是统一资料建档。通过组织培训、设立考核分值等方式,引导各村按党建、计生、政法、农业、农村财务等五大类分类整理资料,实现规范建档。六是统一检查验收。制定规范化建设验收细则,组织专班集中21天时间,分督查、检查、复查3个环节,督导各村切实抓好规范化建设。

——考核结帐“七统一”。进一步狠抓考核结帐,严格奖惩,有效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各项任务。一是统一专班。由党委班子成员牵头组建9个党建工作专班,21名机关青年干部读书班成员担任村级党建联络员,分片督导各村党建工作。二是统一标准。分季度制定党建工作检查细则,下发到各总支和村(居)。三是统一时间。每季度末集中3天时间,检查考核各总支和各村(居)党建工作。四是统一汇报。每周四晚青年干部集中学习时,党建联络员汇报各村党建工作进展;每月召开总支书记、副书记会议,专题汇报党建工作情况。五是统一排类。根据季度考核分数,将全镇所有村(居)统一划为1—3类。六是统一通报。每季度召开考核情况通报会,明确3类村整改措施和时限。七是统一奖惩。结合“七一”表彰、季度考核,先后拿出13.1万元,统一对22个一类村、10名党务工作者、10名优秀无职党员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取消了纯良、余场等5个村支部和红垸片总支“七一”评先表模资格,免除了累计3次考核居三类村的棕树湾村支部书记职务

坚持抓不放松、不动摇、不间断,是沙湖镇基层党建工作的又一特点

——坚持“一把手”抓党建不动摇。党组织书记既是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也是直接责任人。该镇坚持“书记抓、抓书记”,镇党委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专题督办会,检查督办各项党建工作任务落实情况。镇委对不重视党建、不抓党建、不参加党建活动的总支书记和村支部书记,该通报的通报、该调整的调整、该免职的免职,并将党建工作成绩纳入个人档案,作为任职、奖励和享受待遇重要依据。

——坚持一年四季不间断。按照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原则,该镇把《仙桃市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分解到每个季度。一季度是党建责任落实和干部队伍建设,二季度是村部建设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三季度是抓规范化建设,四季度是档案资料整理。通过明确每季、每月目标任务,在年初目标和年底考核之间,形成了一环扣一环、环环抓落实的党建工作链。同时还结合实际,先后开展了村部建设开工月,“七一”表彰及文艺演出、村干部读书交流、优秀无职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现场观摩会、村党支部和党员公开承诺等各类主题活动。

——坚持一个标准不降低。根据省委、市委“五个基本”建设考评细则,该镇制定了每季度党建工作检查评分表下发到各总支和村支部,使季度考核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考核中坚持一个标准核查,一个口径算分,一把尺子衡量,不设最低分、杜绝关系分、不打人情分,切实做到考核程序公平、考核过程公正、考核结果公开。对村支部书记不配合检查考核的,一律计为零分。在一季度和三季度考核中,就分别给不配合检查考核的凉亭村和居委会零分,有效维护了季度考核的公平性和严肃性。

——坚持每季度一次考核不放松。推动工作落实,关键在严格考核,结真帐、结硬帐、结实帐。该镇明确规定,季度考核连续2次被评为三类村,取消村支部和支部书记“七一”评先表模资格;一年内累计3次被评为三类村,村支部书记免职;季度考核连续2次位于倒数2名,取消总支及总支干部“七一”评先表模资格,一年内累计3次位于倒数2名,全镇通报批评,取消总支书记年度考核评优资格。通过坚持一季一考核,一季一通报,一季一奖惩,全镇季度考评均分从一季度55分增长到三季度83分,呈逐渐递升态势。

“统一行动”“持之以恒”,既让沙湖镇基层党建工作由“冷”变“热”,又给力沙湖镇经济社会发展

——干部找到了“位”。行动的统一,源于思想的统一。从镇党委到村支部、从镇领导到村干部,都更加重视基层党建,有效克服了抓党建是务虚,能应付则应付、能不抓则不抓等惰性思想,切实改变了过去该镇基层党建“徘徊不前”、“形进实退”的被动局面。不少村干部找准角色定位,主动投身“两委”班子、党员队伍建设;不少村“两委”从不重视党建、不知道怎么抓党建,到党建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不少村的规范化建设从“一穷二白”迅速跨入一类村行列。黄芦村一季度考核被列入三类村全镇通报批评,村“两委”班子对照考核细则认真整改,在二季度考核中一跃成为一类村,并被评为“沙湖镇红旗党支部”。

——党员找到了“家”。党组织就是党员最好的家。通过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即季度党员大会,使村干部既汇报工作相互启发,又交流思想相互砥砺;让无职党员既在组织上归了位,又在思想上找到“家”,切实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一批“口袋”党员主动亮出身份,一批流动党员主动回到组织怀抱,一批无职党员积极履岗履责,在新农村各项事业中抢在先、冲在前。皮条洲村无职党员夏吉带头养殖甲鱼20多亩,并发展了十多户养鳖专业户。汤村无职党员汤家义在防汛抗洪救灾关键时刻,第一个跳下水查找管涌出水口的先进事迹,被省市各大媒体深入报道。

——群众找到了“党”。过去,由于党群关系不和谐,干部在前面干,群众在后面骂。现在,季度党员大会让群众有话有处说,有理有处讲,村干部轮流值班让群众有事有人找,有难有处帮,既让群众对党员干部有了新的认识,又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群众由不支持村“两委”、不相信村干部,到踊跃建言献策、积极配合村“两委”解难题办实事。朱排口村、丰乐村、红工湖村群众全力配合村干部开展土地平整、道路维修、沟渠疏挖等工作,使新农村建设在短时间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工作找到了“法”。村部建设、选配干部、定期述职、季度读书等一系列党建活动,既丰富了党建工作载体,又与村级发展紧密相联,让村干部抓基层党建有动力、有方法,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陈河村干部通过开展 “4个一”读书活动,即每季度至少读书1本、写读书笔记1000字、写心得体会1篇、开展1次读书交流,有效提升了理论水平和演讲能力,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工作能力。马岭村通过配强村支部书记、精减富余干部、新建村部、干部轮流值班,使村里大事小情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快步迈进先进村行列。

——发展找到了“力”。抓党建就是抓发展。通过定期统一组织党建活动,既有效激发基层党建工作活力,又把党组织政治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推动经济社会步入新的发展轨道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2010年,该镇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亿元,同比增长119.7%;实现工业总产值12.6亿元,同比增长44%;工业用电量达到805万度,同比增长42%,增幅排名全市前列;外贸出口200万美元,同比增长96.1%;工商税收800万元,同比增长59.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400元,同比增长9.3%。

 

 

教育系统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组织科  别为锋

 

我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人才工作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工作理念,从教育实际出发,认真研究人才工作现状,不断创新选人用人体制机制,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仙桃教育事业发展。

一、人才队伍现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过这多年的发展,市教育局在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同时,建立了教育人才的骨干队伍。

1、高级教师。我市现有在职高级教师1262人。按学段分:高中522人,初中451人,小学65人,职院、电大、教科院等事业单位224人。

2、特级教师。我市现有特级教师39人,在职13人,其中高中8人,小学5人。

3、湖北名师。我市现有湖北名师2人,高中、初中各1人。

4、学科带头人。我市共评选学科带头人5届333人,其中高中105人,初中137人,小学91人。

5、专业拔尖人才。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评选了6届专业拔尖人才,教育战线有26人次入选。

6、骨干教师。教育行政部门还评选了省市级骨干教师,我市有市级骨干教师280名,省级骨干教师61名。

二、人才工作主要措施

(一)引进人才,充实人才队伍。

虽然生源大量减少,人员超编,市教育局还是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克服过去优秀人才进不来,不合格者又出不去的弊端,2010年引进了30名优秀毕业生,转正了21名省优秀资教生,顺利安置了53名本科毕业的省资教生,35名华师免费实习生,同时做好了咸宁学院65名顶岗实习生与我市40名中小学优秀教师赴咸宁学院脱产进修的置换工作,并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关心支持下,引进了两名研究生到教育战线工作,提高了我市教育系统的人才素质,使我市教育人才队伍得到了充实和加强。

(二)培训培养,提高人才素质。

为了更好地培养并提升我市教育人才队伍素质,市教育局采取分层次,多形式的措施,大力开展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在教育内部不断培养和塑造人才,不断壮大教育人才队伍。

1、着眼校长队伍的锻炼和提升。

每年,市教育局都要在暑期对全市校长进行半封闭式的集训,力争做到有主题、有重点、有实效。今年,还成功组织了首届中小学校长论坛,论坛设置了一定门槛,促进中小学校长努力成为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校长。圆满承办了省中小学校长协会初中分会第六届年会,组织了村小校长提高班,组织6名校长到市外优秀学校挂职学习锻炼,3名校长参与全省楚天中小学校长卓越工程省外高端研修项目。通过培训,努力造就一支精业务、善管理、作风优、师德正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校长队伍。

2、注重后备干部的发现和培养。

实施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努力打造高素质的后备干部队伍,造就一批素质高、理念新、工作能力强的年轻后备干部。经教育局党委研究,决定在教育系统实施后备干部挂职锻炼办法,采取支持型提高型服务型外向型四种挂职锻炼方法,来提高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有计划地安排能力较强的学校中层干部、副校长到局机关挂职;选派局机关和二级单位青年干部到学校挂职;推荐学校重点培养对象到市外名校挂职。师从名校长学习锻炼;组织城区和农村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相互交流挂职,逐步建立起常态化的挂职交流制度,加快年轻干部成长步伐。目前,已经安排了市直学校12名年龄在35岁以下的中层干部到局机关进行为期一年的提高型挂职锻炼。

3、加强优秀教师的培训和提高。

为了积极锻炼和培养广大教师人才队伍,市教育局首先抓好抓实教师人才的市级培训活动,定期开展市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切实抓好教师暑期集训,积极开展市级中小学校长培训,力求做到市级教师人才培养有计划、有层次、有重点。

除市级培训外,还积极争取国培计划和“省培工程”,实施跟岗学习项目、挂职锻炼项目、推行卓越工程、特级教师巡回讲学等项目,全年培训骨干教师1023人次,占全市占岗教师的10%,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三)搭建平台,促进人才选拔。

1、改革制度,选拔人才。

在干部选拔上,市教育局严格选人用人程序,改革干部任用办法。过去教育干部任用办法存在用人不准、优秀人才不能脱颖而出等问题,市教育局党委经过认真研究,大胆推行干部任用“三化”的制度改革。

一是竞聘公开化。所有新任校长一律实行公开竞聘,设置理论考试、能力测试、才艺展示三个环节,聘请专家、领导、群众三类评委,采取334评分标制。竞聘过程全程公开,接受纪检监察人员的全方位监督,确保公平公正。今年、市直学校公开竞聘校级干部正职1人、副职3人,乡镇竞聘校级干部2人、副职29人,为教育战线管理队伍选拔了一批年富力强的青年干部,切实提高了教育管理干部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二是任期制度化。建立健全校长任期交流制度,所有校级领导以5年为一届,届满即按照民主推荐或公开选拔的方式重新选聘,校长任期满两届原则上交流任职。鼓励任职届满的干部到薄弱学校任职。

三是管理目标化。严格实行目标管理,校长在任期之初必须制定任期工作目标,任职期满要进行全面述职,接受全校教职工评议。市教育局制定了《中小学校长目标考核责任状》.坚持开展年度目标考核,将校长落实目标责任制情况作为绩效考评、年度考核、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

2、向内挖潜,发掘人才。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市教育局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努力做到低起点、多层次,让每个层级的教师“跳一跳,够得着”,激励教师专业的不断成长。

一是湖北名师评选。今年在湖北名师评选活动中有2名教师脱颖而出,通过省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打破仙桃市在此项评选活动中零的记录。

二是评选特级教师。基层学校向市教育局申报特级教师参评对象33人,经市教育局严格挑选,向省申报9人,共有6名教师通过省教育厅的评选程序,正式批复为特级教师。

三是评选行业领军人才。按照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通过认真评选,向上申报行业领军人才候选人46人。

四是评选省市骨干教师。目前我市共评选出市级骨干教师280余名,省级骨干教师61名。

五是开展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卓越工程。通过三级组织搭建八个平台,激励中小学教师在专业发展上不断成长进步,让普通教师成为优秀,让优秀教师追求卓越,让人才脱颖而出。

(四)活动引领,发挥人才功效。

为强化人才服务社会与经济发展,市教育局既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同样注重发挥人才队伍的作用,充分发挥人才队伍作用,提高人才功效。

1、利用人才优势,发挥人才功效。

人才支撑发展,发展孕育人才。市教育局在人才工作方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利用有限的人才资源,通过开展师德报告团巡回报告、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巡回讲学、优质课比武、集体备课等各种活动,以优秀人才的示范来带动年轻教师的发展。教育局还制定了结对帮扶制度,明确名师职责,要求各级名师必须立足本学科教学,带头上好研究课,认真评课上好示范课,充分发挥业务上的引领作用,积极承担学校校本培训;每年重点指导1-2名青年教师, 并明确培养目标和任务,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长足进步。通过组织城区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定期交流培训、联合举办教学研讨活动、教育教学信息交流活动,充分开发、利用、共享教育资源,推动各校共同发展。

2、打破流通壁垒,均衡人才配置。

过去,义务教育学校发展严重失衡,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不均衡、人才流动性不强。市教育局制定了《仙桃市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大力推行三制”改革,即城区实行一校制、农村实行学区制、城乡实行联校制,这样打破了过去教师长期固定在某一所学校,只能顺向流动不能逆向流动的局面。实行三制”改革后,强校与弱校之间、城区与农村之间、镇办学校之间的师资流动,只要教学需要,由校长调配就能解决教学问题。还对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优秀管理人才打破身份界限,由“学校人”成为“系统人”,流动走教,定期支教,让更多学校共享优质人才资源,带动各方面工作,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能。

三、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人才问题

1、高素质人才相对短缺。我市教师队伍中高素质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人才少;二是精通教学业务人员少;三是精通管理和教学业务的人员更少。

2、高学历、高能力人才缺少。我市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仅为56人(其中51人为在职研究生学历)。

3、教育人才难以稳定。我市人才流失现象也不容忽视,近几年来,我市大量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外地谋求发展,主要原因是沿海和发达城市待遇高,条件好,这样导致我们人才队伍不稳定。

(二)工作体制问题

1、投入不足。就全市而言,各战线口头上重视多一些,实质性工作措施少。教育战线流失大量高素质人才就是例证。

2、激励不够。人才没有激励保障机制,缺乏成长平台,导致各行各业人才力量不够。

3、保障不力。人才工作环境及生活环境较差,与沿海及发达城市相比,差距太大。

四、有关建议

1、加大人才工作投入。一是加强人才工作部门建设;二是落实人才引进和培养的专项经费。

2、制定人才引进、培养、稳定的相关政策,规范落实,确保实效。

3、建立人才成长和流动机制。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营造氛围,通过选定课题定向培养成长,开展活动促进人才选拔,同时打破人才流动的壁垒,创设人才发展的适宜环境。

 

 

仙桃市城区社区党建工作调研

组织科 朱张丹

 

“社区党建”是相对于农村党建、机关党建、企业党建、高校党建等提出。旨在提高社区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社区这一基层社会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它在性质、任务以及面临的形势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通过调研发现其在组织体系、工作方式与方法、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一般规律,便于加以研究、探索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一、城区社区基本现状

仙桃市城区共有3个街道,街道所辖社区34个(简称城区社区),城区社区干部165人,党员3098人。城区社区干部工资由市财政按书记、主任每月1100元,副书记、副主任每月1000元,委员每月900元标准发放。城区街道所辖社区中,3000户以上社区8个,2000-3000户的社区15个,2000户以下的社区11个。城区街道所辖社区工作经费每年6万元以上的7个,3-6万元的9个,无工作经费的18个。社区党建工作经费每年1万元以上的7个,1万元以下的13个,无工作经费的14个。办公活动场所300以上(含300)的13个,200-300的6个,200以下的7个,无办公活动场所的8个。

二、城区社区党建工作主要特点

1、加强了以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党组织核心体系基本形成。通过及时调整社区领导班子,建立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和群众组织,全市城区社区基本选优配强了社区党组织书记,优化了班子结构,增强了整体功能,把社区党组织建成了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员为主体、辖区其他组织齐抓共管的社区党建新格局。

2、加强社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提高素质,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通过加强对社区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建立完善学习培训机制,创新学习方式,提高了党员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展社区党员设岗定责活动,部分社区建立了维稳、环境、便民、扶弱、济困等义务团体,并根据党员特长,及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便民利民服务活动,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深入开展富有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为社区党员发挥作用、服务群众搭建平台。把党员参与社区建设作为深化社区党建的重要抓手,积极引导党员在社区“亮身份、树形象、做贡献”,把“党员先锋岗”活动推广到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在职党员中,通过“便民服务小分队”、“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活动载体,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管理社区、服务居民创造了条件,

3、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力度,不断扩大社区党建工作覆盖面。逐步形成基层组织向“两新”组织延伸,群团组织向社区延伸的互动格局。在企业、社会团体的带动下,社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工作得到了全面推进,并积极组织广大工会会员、团员青年和妇女开展各具特色、生动活泼的社区建设活动。

4、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构建和谐社区。建立健全社区群众组织和社区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认真开展各项服务活动。社区党组织把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洞察民情,关爱民心,脚踏实地为民办实事。从点滴做起,关心居民的生活。加强与辖区“共驻共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充分调动其参与社区建设、管理的积极性,积极组织和引导辖区单位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内地域性、社会性、群众性等公益活动。积极开展"关爱行动",着力解决社区居民就业、生活、教育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开展全方位、多功能的社区服务活动和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赢得了信任,扩大了影响力和吸引力,使党组织的组织领导作用、组织协调作用、组织发动作用得到了全面体现。

三、城区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社区干部队伍结构不优,能力素质不强。全市城区社区165名干部中,女干部较多、男70人,女95人;年龄偏大,30岁以下18人,31-49岁116人,50岁以上31人;学历不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9人,高中(中专)文化程度49人,高中(中专)文化程度以下97人,显示出城区社区干部队伍整体结构不优,难以满足当前社区工作日益变化的形式,制约了社区工作的开展。另外,以往对社区党建工作重视较弱,干部配备不到位,造成社区干部能力不强、规范性差,仍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做社会工作、群众工作的能力欠缺。同时,有的社区在干部配备过程中,把岗设当成饭碗,将不是本社区的居民安置进来,这些人不了解社区居民的习惯、风俗,缺乏和社区居民的交流深度,也严重影响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

2、社区基础条件差,基本保障达不到标准。从前面的数据不难看出,城区社区中许多党组织没有固定的经费或经费不足,多数社区干部工资达不到当地城市职工平均收入水平,挫伤了社区干部干事的积极性。“无钱办事”、“讨钱过日”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也造成活动开展缺少经费,干部培训缺少经费。办公场所不达标或没有,不具备为群众提供服务或娱乐活动的场所,想为群众办事,却缺乏实力,这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普遍存在,弱化了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功能,削弱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些方面都严重制约了社区功能的发挥。

3、社区党建工作的体制和工作机制需要提高。城区社区党建工作具有区域性、群众性、社会性的特点,这就需要建立有利于统筹协调区域内各类党组织的区域性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共驻共建工作机制,从而充分整合、利用区域内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但街道党建社区工作起步较晚,重视不够,社区党建工作的宣传相对较少,导致辖区居民对社区工作性质、任务、服务范围知之甚少。又由于当前社区的职能定位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社区建设与社区承担的工作不相适应,致使社会各方面对社区建设的认识不到位,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不健全。社区辖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共建意识不强,支持、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不高。

4、社区党建工作覆盖面不够,管理缺乏手段。由于管理职能划分和业务本身的需要,社区内“两新”组织的工作开展主要围绕上级职能或主管部门转,而忽视其自身作为社区内“两新”组织在党建工作当面所应当做出配合,虽在社区内,但非社区管理范围,导致社区对“两新”组织里的流动人员、流动党员掌握、管理不够,督促落实“两新”组织开展党建工作不够,致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浮在面上的现象。此外,随着社会发展,社区内社会闲散人员不断增加,外来人员大量流入,居住地域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数量又比较多,给社区对这些人的管理,以及党员的发展、培养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四、对社区党建工作的建议。

1、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首先是班子建设。要将具有强烈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大局意识的人,推到党组织书记的位置上去,将切实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服务意识强的干部选进社区工作,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其次是党员队伍建设。要把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社区,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第三抓好教育培训工作。针对社区工作实际,重点培训城市管理、社区服务等知识,帮助社区干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和群众观念,提高社区干部服务群众工作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发展社区服务的能力。

2、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保障机制。市委要加大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力度,采取市财政支持,市直单位帮扶,街道办事处投入等办法,确保城区社区办公活动场所100%达标,同时协调规划、房产等部门,将新建开发小区是否预留社区办公活动场所作为能否动工建设的依据。要把社区工作经费纳入市、街道办事处财政预算,社区党员教育培训和党组织活动经费由市、街道办事处共同解决,确保居民2000户以下社区每年不低于4万元,2000-3000户社区每年不低于5万元,3000户以上社区每年不低于6万元,党员活动经费每名党员每年不低于50元。使社区干部工作安心,党组织为群众办事有一定的财力和资源基础。

3、进一步提升社区功能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切实把工作重心从管理转到服务上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大力兴办各类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网络,努力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服务门类齐全、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网络。各级党组织要指导社区党组织,积极探索应对大量流动人口涌入,“两新”组织不断增加等新变化的对策,完善区域化党建格局,从而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和管理功能。

4、进一步理清社区党组织设置和划分问题。按照辖区内党员人数,理清党组织设置,符合建党委的建党委,符合建总支的建总支,完善社区内党组织网络关系。对城中村改造或其他原因出现的“村居合一”的划分问题要明确,村就是村,居就是居。方便职能的履行和事务的管理。

5、进一步完善社区人力配备。有针对性的开展社区调研,对社区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掌握,在统一配置人力的基础上,对复杂社区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倾斜。有计划的从机关事业单位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任职或挂职锻炼,充实社区力量。每年的选聘的大学毕业生也可分配到社区工作,,切实为社区提供高素质人才,为社区储备、培养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