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玥:我们为何关注一个刊物的文学奖——仙桃网评
首页 > 仙桃网评在线访谈微视点

萧玥:我们为何关注一个刊物的文学奖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2日 来源:荆楚网

  李庄,这个曾留下傅斯年、李济、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等大师足迹的名镇,又一次进入公众视野。这一次,是因为文学。近日,“中国李庄杯”第15届十月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四川宜宾李庄古镇举行。肖亦农《穹庐》、徐则臣《北上》、陈继明《七步镇》、张翎《胭脂》、莫言《等待摩西》、苏童《拜访伊凡·克里玛先生》、毛子《从庸常中升起的》等作家作品分获长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散文奖、诗歌奖等奖项。

  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国家级文学奖把一个时段相应门类的文学创作都纳入评价视野不同,十月文学奖作为一个刊物所办的奖项,备选篇目均遴选自文学期刊《十月》杂志发表的优秀作品。那么,这个刊物的气质、品格、作品质量,就成为这个奖项含金量的一个关键指数。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当代文学期刊之一,观察十月文学奖,不仅仅可以窥到时代写作从“文学现场”走向“经典化”、从个体文本走向“史上留名”的努力,也可以获取一份文学期刊与时代、社会、读者关系观察的样本。

  在当代中国,但凡稍微有点文学情怀的人,都不可能绕过《十月》这个名字。1978年,极具历史意味的时间节点,以“十月”这个极具象征意味、庄严又浪漫的词语命名的杂志诞生了。《十月》创刊成为新时期文学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将一本本《十月》杂志的目录累积起来,几乎可以看到新时期文学的一部简史。《黑骏马》《北方的河》《绿化树》《沉重的翅膀》《高山下的花环》《没有钮扣的红衬衫》《北京人在纽约》……直到近年来的《生死疲劳》《豆汁记》《中关村笔记》等读者耳熟能详的作品,都是在《十月》首发。《十月》是一个时代文学记忆的一部分,是时代的见证者、推动者,更是参与者、建设者。值得一提的是,文学评论家孟繁华写下《〈十月〉,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缩影》,对一个刊物和一个时代的关系进行了既富学理、又饱含感情的梳理,并获得本次十月文学奖特别奖。这是对刊物40年的纪念,也是以文学的方式在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

  一份优秀文学期刊,构成一个时代社会变迁、精神向度的文学记录,记载着一个时代思想所能达到的深度、艺术所能达到的高度,也丰富、鼓舞、激励了无数读者。而对现实和历史的深切关注,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刻体察,无疑是达到这种深切呼应的最根本保证。观察此次十月文学奖获奖篇目,仍可看出其对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兼顾多样性,既保持品位,又贴近读者的一贯办刊风格的坚守。《穹庐》写布里亚特人回归祖国的征程,《北上》为运河写史,《七步镇》写当代知识分子心路历程,《胭脂》写大时代女性命运,获得诺奖后沉寂5年的莫言,在新短篇中书写命运和灵魂……

  不仅仅是文本,文学与时代、读者,永远是共生呼应、互为激励的,也体现在由创作、阅读所衍生的更广阔的文学活动过程中。比如说,近几年来,十月文学奖都在李庄举行,为这个古镇带来了文学的气息,成为一个文化盛事。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日,作家还会走近市民、学生,座谈、交流,分享创作心得、阅读感受。文学不是一个小圈子的内循环体系,必须在与广大民众的结合、传播、阅读中体现出其价值。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哀叹文学边缘化,但事实上,文学需要人民,人民也需要文学,文学的光芒、热度和精彩永远在温暖着世界。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