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汪成明:不脱贫心里急——仙桃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
欢迎访问仙桃市高新区(长埫口)人民政府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发展

【农业】汪成明:不脱贫心里急

时间:2018年11月27日来源:办公室

   金秋十月,长埫口镇何坝村仙果苑家庭农场种植基地,放眼望去,桃树成片成林……55岁的汪成明在果树丛中修枝、移苗,忙得不亦乐乎,他期待用劳动换来满树硕果。
  如今,看着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老人坚定的眼神里透露着感恩和希望想着明年5月份商品桃将销往武汉、湖南等地汪成明更是激动不已。
  汪成明妻子患有尿毒症,一年医药费需要3万元通过扶贫工作队的信息摸查核对,2015年,这个家庭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汪成明身上担子越来越重,身体也越来越消瘦,但他仍想靠自己的勤劳的双手摘掉头上的穷“帽子”。
  发展一门产业,才能真脱贫。汪成明起先想借款流转田地种植棉花,在武汉汉正街经商的兄弟知道消息后,联系镇办,一起分析市场形势,最后决定选择种桃这门产业,他先后流转260亩,并成立仙桃仙果苑家庭农场。
  汪成明脱贫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镇里既有“脱贫不脱钩”的政策,还有“扶上马送一程”的技术扶持。市农业局技术人员进村入户了解他家情况,支持他发展桃产业,还为他家安排技术员进行指导。
  技术难题解决了,生态产业也“活”了。在今年的观赏周期间,看着陆陆续续的游人进来观光和采摘,汪成明比往日笑得更开心。
  “种桃前三年不会有收益,甚至还亏本,比种水稻棉花更辛苦,但是咬咬牙就挺过去了。”汪成明说,累一点,能早点脱掉贫困户的帽子,在村里挺直腰杆走路,值得!
  今年5月份,汪成明郑重地递交了申请书,自愿提前脱贫。
  贫困户这顶“帽子”,以前不少村民抢着戴,现在不少人主动申请摘帽。和汪成明一样,今年长埫口镇4户贫困户自愿“摘”。
  “这么好的政策,不脱贫,自己心里也急!”汪成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