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尾镇新农村建设介绍_名优特产_走进杨林尾_仙桃市杨林尾镇人民政府—欢迎你!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杨林尾 > 名优特产
信息检索:   站外搜索 站内搜索
名优特产 杨林尾镇新农村建设介绍 
杨林尾镇新农村建设介绍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4-05 16:34:00
  我镇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整体推进全镇新农村建设,努力把杨林尾建成生态农业示范区、统筹发展先导区、新型工业集聚区,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小康。
   工作重点是落实“六大措施”,一是建设大产业。农业方面,发展鱼鳖套养6万亩、虾稻连作3万亩、优质粮棉油14万亩和避灾农业基地3万亩;工业方面,建设以油脂加工为重点的农副产品加工园和以机械制造、轻工纺织为重点的工业产业园。二是拉通大通道。建设杨林尾至仙桃、彭场公路13公里,至武汉、张沟公路35公里,拉通6万亩鱼鳖套养基地产业通道,连接村组断头路。三是新修大水利。疏挖沟渠180公里、改造豆刂闸泵站57座、实施土地整理5万亩。四是环境大整治。全力整治集镇形象,重修镇区4条路,建设完善文化广场、滨河公园、水上公园,开展农村“后院革命”,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理和造林绿化。五是社会事业大发展。加快58个村生产生活电网升级改造,解决17个村3.4万人吃水问题,加快文教卫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六是体制大创新。推行林水结合、社民结合、村事结合和政企结合的模式,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工作。
   目前,我镇正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建设,基本形成了示范引导、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全面发展的工作格局。
   1、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我镇积极引导农民大力调整水产结构,按照“整合资源、健康养殖、品牌经营”的要求,大力发展“鱼鳖套养”模式,目前已形成鲫鱼湖等七大高效示范养殖基地3万亩。
   2、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我镇投资240多万元,对部分豆刂闸泵站进行了维修,疏挖排灌沟渠40多公里,加高月堤20多公里;我镇动员各村加快通村公路建设,已新建通村公路18公里;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目前,已解决38个村饮水问题。
   3、着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已建沼气池280口,血防改厕520口,建垃圾池1000余口,以兴隆村为示范的村庄环境整治使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
   4、着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大力开展文化阵地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村甲级卫生室建设,努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农村文化社会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5、着力争取项目支撑。体现农村新能源特点的秸杆气化工程已落户我镇,投资1425万、3.5万亩的优质油菜基地建设项目目前完成可研。
   6、着力抓好规划编制。我镇立足长远,着眼当前,认真抓好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总规初步编制工作,并经市委、市政府专题会议初审通过。
下一阶段,我镇将按照“早出效果、早出形象、示范带动”的原则,重点抓好如下工作:
   亮化一条沟渠。对横穿我镇西部,全长10公里,灌溉8万亩农田的张杨灌渠进行疏洗和衬砌,对流经的村庄进行环境整治,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人居环境。
   修好两条道路。一是拉通杨林河产业通道,带活全镇水产业发展。二是对白沙公路进行升级改造,解决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
   建设三个基地。建设1万亩虾稻连作、3.5万亩优质油菜、4万亩鱼鳖套养三个基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高效的产业支撑。
   整治四个村庄。本着“一线穿珠,整治一点,带动一片,早出示范”的原则,我镇决定对基础较好,连片集中的兴隆、镇西、白字、代桥四村进行大力度的环境整治,抓好村庄美化亮化。
   改善五项民生。一是安全饮水。加快解家中心水厂建设,确保完成10个村近1.4万人的安全饮水工程。二是农电改造。配合电力部门,抓好第一批16个村的农电改造,解决农业生产供电不足的问题。三是道路新建与维修。新修通村公路50公里,方便群众出行;对集镇破损道路、下水管网进行维修,提升集镇形象。四是对福利院进行扩建与改造,提高供养能力。五是新建集镇污水与垃圾处理厂,改善群众生活环境。
   加大六项投入。一是学校危房改造与教育设施完善,改善办学条件;二是卫生院住院大楼维修与医疗设备添置,提高医疗保障条件;三是派出所值班室、户籍室建设,提高服务功能;四是银河水产品交易大市场维修;五是大立机械与鼎森鞋业的技改扩规,使企业生产上档升级;六是解家片土地整理项目的立项实施,提高生产效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