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创建要有创新思维
目前,各地创建生态市、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环保模范城市、生态乡镇村以及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应当肯定,系列生态创建,在进一步增加环保投入、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为探索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演变规律、选择最佳技术路线指明了方向。但也应该看到,各地在生态系列创建过程中,还存在着注重形式、忽视过程,注重招牌、忽视品牌,注重指标表象、忽视内涵特征等现象,以至有些创建典型好看不好学,缺乏全面推广、借鉴的价值。因此,生态系列创建应当更多地关注创新。应该在点上成功后,进一步向面去拓展,不断地把创建的成功典范尽快转化为有效的大范围行动,实现持续创新发展。
发展理念的创新。理念的创新,是其他一切创新的思想基础,一个地方的生机和活力源于理念的创新,没有理念的创新,就没有改革的突破、环保的发展。各地在创建过程中,提出了“生态立县”、“生态强市”、“生态优先”等先进理念,倡导“保护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改善环境质量就是发展生产力,营造环境就是创造生产力”,“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有些已经上升为各类生态创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为生态创建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生态价值的创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环境是最稀缺的资源,生态是最宝贵的财富。在生态创建过程中,如果树立环境是资源、是资本的观念,加强环境资本的运作,就可以使环境资源在开发利用中保值、增值、升值,实现生态的良性发展,为永续发展腾出更多空间。无锡五里湖水环境整治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它以环境综合整治,改善环境,提高城市的功能和价值,以城市增值盘活城市资产存量,从而高效聚集城市财富,并以城市丰厚的经济实力,反哺城市与环境综合整治,从而实现环境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变环境优势为经济优势。因此,要充分发挥资源环境的后发比较优势,通过生态价值的提升,把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管理体制的创新。生态创建关键在于领导重视、部门协作和社会参与。让生态环境更优美、人与自然关系更和谐,不仅是人民的共同愿望,更是各级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创建,使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广泛参与的环境保护体制得到健全完善,形成环境保护工作上下一盘棋的良好局面。
生态产业的创新。有些地方在生态创建过程中,注重培育城市亮点,充分发挥本土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成效显着。这些亮点不仅成为当地生态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更成为当地生态经济发展的增长点。生态产业既可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同时还可以获得经济效益,增强区域的造血功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的资源优势不断地研制、储备、开发一些新的生态产业技术,注重生态产业的多样化,以应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
生态文化的创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新期待越来越高,创建也越来越依赖于辖区较高水平的环境公德、环境道德和环境美德等一系列生态文化的支持,因此,生态创建要渗透社会意识和生态文明的培育。它不仅需要提高公民的个人素质,也需要建立相应的道德观念和生态意识。要善于为生态创建把脉,找准文化切入点,把提高环境意识、弘扬社区文化、倡导环境公德、树立环境道德、建立生态秩序列为生态创建的重要工程,解决环境道德缺失的难题。要重视辖区内生态环境意识提高,增强人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感,诱导一种生态合理的生产观、消费观及环境共生观,这也是生态创建中的一项创新任务。 当前,许多地方正在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创建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生态创建项目多、任务重,在内容上具有全面性,时间上具有长期性,过程上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成果上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需要分清主次,有序开展建设。我们既要关注生态创建的积极成果,更要关注生态创新的积极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