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仙桃共青团 >> 信息阅读
信息阅读
抓住机遇创大业——记大学生刘菁5万元起家创业路
【来源】:仙桃共青团  2013/3/21
 

抓住机遇创大业

——记大学生刘菁5万元起家创业路

 

2005年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半年的闯荡让我觉得前途渺茫,滋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2006年,在汉口进行小加工十多年的父亲也有了回乡的打算,于6月份变卖了所有的设备带着仅有的7万元一同回了家乡。在四叔的公司合作协议进行无纺布口罩一体机的研发,可惜不到半年便由于各种矛盾的激化导致合作的破裂。

2007年初,带着仅剩的5万多元,我和父亲一道去了武汉的一家机修加工作坊,与工人同吃同住,借用别人的加工设备,重新设计、自己动手加工,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无纺布口罩加—体机终于有个初步的框架。由于在武汉没有原材料进行调试,我们于8月份回到了家乡,寄住在别人的厂房里,对设备进行了后续的完善。终于在10月份,设备正式投产并有了第一个客户第一笔收入。

2008年,由于人工少、成本低我们很快打开销路,经过一年的发展,虽然存在各方面的局限,我们还是慢慢由最开始的一台设备发展到五台,并于下半年购入了车床、铣床和线切割等加工设备,注册了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

2009年,由于猪流感的降临,无纺布口罩的需求激增,带给我们意外的机遇,短短二个多月的时间,我们积累了预计要三年才能积累到的资金。集中我们所有现金70万元我们购入了中岭工业园区—块十亩的工业用地。

2010年,我们通过贷款筹得一部分资金并开始兴建新的厂房和厂区,并正式注册为湖北羽林防护用品有限公司。

市场的疯狂结束之后剩下的唯有萧条,由于09年流感期间,受高额利润的诱惑,原有公司疯狂扩大规模,大量新加入的生产商投入生产,而流感的结束也是突然而至,导致大量的产品积压,原有的客户重新洗牌,我们的发展举步维艰。大量的小生产厂家急于抛售积压的口罩,大生产厂家也希望尽量回收成本,造成无纺布口罩的利润空间严重压缩,很多人也以亏本收场。我们没有实力拖到市场缓和的时候,我们无法改变市场,那就只能用技术上的优势另谋生路,在夹缝中求得—席之地。

厂房建设完善之后,由于厂址的搬迁、夏天的淡季、利润的微薄,我们停工二个月,在这期间,我们作出决定,放弃了原先的无纺布口罩市场,对原有设备进行了改进,于10月份,第一台纸口罩设备正式投产。

2011年是我们新生的开始,我们生产的纸口罩在外观上与常规的纸口罩有区别,经过几个月的推广,我们慢慢打开了市场,规格也重新由零开始,慢慢扩大。对设备不断的改进,我们稳定了产品的质量,也得到了客户的信赖,年底,我们新建的独立的仓库。

2012年是稳步发展的—年,随着我们规模的扩大,知名度也有提高,客户由单一内销逐步发展为外销为主内销为辅。年底,新的加工车间也正式投入使用。

由于纸口罩加工—体机生产的口罩由于中间没有多余的工序,从原材料到成品一次成型,减少了中间的污染环节,相对传统的手工口罩湿水放置存放导致细菌滋生的问题,我们生产的口罩在卫生方面有绝对的优势,更由于机械化的生产减少的人工的投入,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如今,我们有自己的厂区,十台设备,2000平方米的生产面积,独立的仓库,用30多名员工正完成每月50万的销售额。

自主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将来继续发展的动力。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良好的政策指导下,市场环境会更加优异。只要我们不断优化生产,改进技术,保持产业结构的良性循环,我们一定开创更加美好的前景。

发展过程

07年年初,去武汉开始研发设备,8月份回彭场,10月份无纺布口罩一体机正式投产;

08年扩大规格,年底购入车床铣床线切割等加工设备;

09年流感,积累了资金并购入十亩的工业用地;

10年新厂区车间建成,并正式注册为湖北羽林防护用品有限公司。停工二个月,放弃无纺布口罩市场,对设备进行改进,10月份纸口罩正式投产;

11年扩大规模,年底建成仓库;

12年继续扩大规模,年底建成另一车间;

075万年投资,现有,员工30多人,设备十台,月销售额50W元。

13年计划新车间正式投入生产,新招人员20人就业。

 

 

 

我的感言:

自主创新

是推动发展的基础

也是将来继续发展的动力

 

我的梦想:

一年一个新台阶

一年一个新起点

五年之内

达到吸纳五百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