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简介——社区简介
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简介
【来源】:龙华山办事处   【返回首页

 社区作为人民群众生活起居的场所,在自然灾害危机管理中处于基础性的关键地位,具有重要的应急职责和防灾减灾功能。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将防灾减灾工作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进一步抓紧抓好”。2009年,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国家“防灾减灾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高度重视社区减灾工作,将第二个国家“防灾减灾日”活动主题定为“减灾从社区做起”。

  扎实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和“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救灾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作为重要社会基层组织形式的社区,人口和财产密集程度高,是人民群众生活的物质载体。在社区中,人类活动频繁,出现各类灾害的风险较高,灾害造成的破坏性和社会影响大。切实做好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是实现人类与生存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爱我们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题中之义。

  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能够争取抗灾、救灾工作的主动权,有效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加强社区防灾减灾工作,使活跃在社区里的各个主体,包括居民、企业、民间组织、基层政府等结成一种合作关系,在灾害面前具备基本的“自救”、“互救”能力。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处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社区居民在救援人员到来之前,通过自救互救,就能争取到一段宝贵的时间。这段时间对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显得格外重要。据统计,在各类灾害事件中,97%的生还者靠自救、互救。部分大中城市的老城区和棚户区房屋拥挤、道路狭窄,消防、供电等基础设施陈旧老化,人员疏散困难,一旦发生突发性灾害,即使先进的救援设备也鞭长莫及、爱莫能助;农村社区存在大量“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行动不便,居住分散,紧急疏散和救援的难度大。此时,社区居民“自救”、“互救”的重要性更显突出。

  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需要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对社区存在的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建立起社区防灾减灾管理机制,强化灾害应急救助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适时开展演练;需要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加大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投入,开展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提高居民减灾意识与技能;需要凝聚所有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综合减灾有机结合,形成社会共同关心防灾减灾,共同努力做好防灾减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