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安全养鸡严防病——实用技术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农村 > 实用技术
秋季安全养鸡严防病
【来源】:九合垸原种场  
9~10月天气由凉转冷,气候多变,降雨量减少,是夏季进入秋季的转折点,对鸡的饲养管理,群众有“春养秋死”的说法。根据气候特点,鸡保健要点主要是根据“防重于治”的方针,搞好秋防工作,及时做好疫病预防接种。   
   一、新城疫
   该病是目前鸡群发病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虽然不只是在9~10月份流行,但是进入秋冬季节,各种应激因素增多,搞好本病的预防显得更加重要。最近几年商品肉鸡5~15日龄的鸡群发病率较高,发病比较突然,有时冻干苗免疫后突然发病。鸡群采食、饮水无明显变化,粪便基本正常,大群精神尚可。病鸡往往表现死亡突然,张口伸颈,气喘,但无鸣音,发现气喘到死亡的时间很短,一般为2小时左右,死亡鸡往往嗉囊有食或有水。剖检淤血、稍肿、肌胃内膜极易剥离、肺部淤血发黑、血凝不良。
   针对当前的发病情况,应调整免疫程序,冻干疫苗尽量点眼或滴鼻,同时用当地分离毒株制做油乳剂灭活苗进行注射,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和鸡群管理,但是在用冻干疫苗前后各2天内不要在鸡舍内进行消毒。
   二、传支
   各种年龄的鸡都易感,但2~4周龄的雏鸡多发,其他家禽均不感染。鸡舍卫生条件不良,过分拥挤以及营养缺乏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病鸡从呼吸道排出病毒,以空气飞沫传染给易感鸡。此外,通过被污染的蛋、饲料、饮水、用具等也可经消化道传染。鸡在耐过感染后有免疫力。病毒可由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约5~7周之久。应激因素可引起本病的暴发,特别是疫苗接种应激可诱发本病。如由鸡败血霉形体病或大肠杆菌病并发本病,可造成严重的发病和死亡。
   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该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后,可使用一些广谱抗菌素和抗病毒药,对防止继发感染有一定的作用。
   1、临床症状明显的病鸡口服氨茶碱片,0.5~1.0克/只,1次/天,同时肌注青霉素3000国际单位/只、链霉素4000国际单位/只,2次/天,连用3~5天,疗效较好。
   2、全群用板蓝根、金银花、鱼腥草、龙胆草、甘草、连翘、蒲公英、桔梗各25克(为1000只鸡1日用量),煎汁拌料饲喂,连喂5天。
   3、饲料中拌饲0.15%的病毒灵和禽菌灵粉(每千克体重0.7克/天),连喂3天。中药川贝母100克、板蓝根150克、连翘150克、甘草30克煎两次,药液混合后,供1000只雏鸡全天饮用(根据雏鸡数量和发病情况灵活掌握用量),连服3~5天,可较好地控制病情,制止死亡。严重者每只口服原药液0.3~ 0.5毫升为宜,每日两次,连用3天,疗效很好。
   三、包涵体肝炎
   本病是由腺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包涵体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2~8周龄的鸡,嗜睡、消瘦,贫血。剖检肝脏肿大,严重的肝破裂,肾脏肿大。注意搞好卫生,消除应激因素,如寒冷、断喙过度等。发病后用维生素C针剂(每支2毫升,含0.1毫克),庆大霉素(每支1毫升,含20 毫克),维生素K3或K4针剂(每支1毫升,含4毫克)各1支,加凉开水250毫升,让病鸡自由饮用,疗程1周,停药3天,再用凉开水500毫升,仍加上述药物,饮1周后停药。对病重的鸡可同时肌注庆大霉素2毫克,早晚各1次。能使鸡群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四、传染性腺胃炎发
   该病病日龄多集中在30~60日龄,个别鸡群在80日龄以上和20日龄以内发病。该病的发生有比较大的局限性(即发病多集中在一个地理区域),发病的鸡群大多来源于同一个种鸡场或同一品系的鸡种。鸡痘尤其是眼型鸡痘(以瞎眼为特征的),是腺胃炎发病很重要的病因;饲料营养不良,粗纤维含量高或营养缺乏如维生素、蛋白等;不明原因的眼炎,如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各种细菌、维生素A缺乏或通风不良引起的眼炎,都会导致腺胃炎的发生。一些垂直传播的未知病原或污染了特殊病原的马立克氏病疫苗,很可能是该病发生的主要病原。如鸡网状内皮增生症、鸡贫血因子等。饲养密度过大;雏鸡早期育雏不良;雏鸡运输时间长、脱水等是鸡传染性腺胃炎发病的诱因。
   鸡群发病后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只有淘汰消瘦病鸡,余下鸡用速溶多维或胺基维他饮水,连用10天,或用青霉素、链霉素每只鸡每次1~3万单位饮水,每天2次,用4~6天,可明显减少死亡或停止死亡,但治愈后的鸡群生长不良。
   五、鸡传染性鼻炎
   鸡传染性鼻炎以鼻腔和窦发炎,喷嚏和脸部肿胀为主要特征。较明显的症状是颜面肿胀,鼻腔和鼻窦内有浆液、粘液性分泌物,结膜炎,一侧眼眶周围组织肿胀,严重的造成失明,肉髯明显水肿,上呼吸道炎症蔓延到气管和肺部时,呈现呼吸困难。有效地防治此病:
   1、接种疫苗。
   2、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鸡舍通风条件,降低环境中氨气含量,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空舍后彻底消毒并间隔一段时间才可进新鸡群,搞好鸡舍内外的兽医卫生消毒工作。
   3、选择磺胺类药物治疗本病。
   4、中草药防治:白芷、防风、益母草、乌梅、猪苓、诃子、泽泻各100克,辛荑、桔梗、黄芩、半夏、生姜、葶苈子、甘草各80克,粉碎过筛,混匀,为100只鸡3天的药量,即平均每鸡每天42克,拌料喂食,连用9天。
   六、鸡痘
   鸡痘由禽痘病毒引起。产蛋鸡群发生鸡痘时产蛋率下降。鸡群的食欲、精神、粪便基本正常。皮肤型鸡痘在鸡冠、肉髯等处有特征性丘疹样结节一痘庖,一般不引起死亡;粘膜型在口腔、咽喉有黄白色干酪样假膜附着,呼吸时有“嘎嘎”声。剖检时皮肤型可见局部痘庖;粘膜型除可见口腔、咽喉的黄白色假膜外,有的在气管粘膜亦可见痘斑。其他内脏器官均无病变。防治措施是:
   1、预防鸡痘,最可靠的办法是接种鸡痘疫苗。
   2、保持鸡舍清洁、干燥、通风、透光,定期进行消毒。特别要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3、治疗鸡痘利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皮肤上的痘痂,一般不作治疗。
   七、细菌性腹泻
   秋季天气忽冷忽热,造成肠道调节机能差,致病微生物大量增殖,引起腹泻。鸡群精神状态尚好,但生长缓慢,鸡冠苍白,部分鸡表现为拉白色条状或黏液状粪便,粪中含有未消化的饲料,粪便颜色微黄,个别鸡出现精神沉郁,缩头、头部震颤,来回乱跑,易尖叫,然后瘫痪,鸡群发病率为1%左右。防治措施是:
   1、隔离病鸡,淘汰残鸡,清除垫料,彻底消毒。
   2、注意既要保温又要通风。
   3、建议用药方案,使用微生态制剂恢复肠道功能。平时加强鸡群饲养管理,使鸡群保持较强的抵抗力,做好防疫消毒工作。
   4、药物防治:常用的药物有青霉素、金霉素、氟哌酸、四环素、链霉素等都有切实疗效。可采用混水法、拌料法和逐只投服法给药。对不吃不饮的病鸡,应采取注射给药法(每只鸡肌注青霉素5~10万单位,每天两次,连用2~3天)。
   5、免疫接种:鸡场若无本病流行,一般不需要接种菌苗。在流行地区接种菌苗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