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市“十二五”规划时期宏观发展环境分析、发展定位及方式研究
一、宏观发展环境分析
“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着提升,民生得到持续改善,取得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阶段性成果,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化的攻坚阶段,也是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正确认识这一时期的国内外形势,客观分析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是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依据和前提。
综观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世界性技术进步、产业转移、资本流动和国际分工等因素在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加快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渡期行将结束,对我国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和考验。在应对得当的前提下,我国仍然可以争取到一个较长的和平发展战略机遇期。分析内部环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劳动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国家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落实惠农政策等方面营造了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一)有利条件。“十二五”期间,仙桃经济社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是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我市发展面临新机遇。此轮全球危机加快全球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国际和国内产业分工都出现新的调整,产业发展出现新的动向,部分产业加速向成本更低廉的地区转移。仙桃有促进中部崛起、“两型社会”实验区、仙洪新农村实验区等“金字招牌”来争取良好的政策环境,加上相对完备的产业配套、不断优化的发展软环境,必将吸引发达地区产业资本落户仙桃,寻找发展商机,从而提升仙桃经济发展实力。
二是统筹城乡发展,将有利于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统筹城乡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体制机制改革。我市有100多万农村人口,剩余劳动力丰富,加上我市是着名的鱼米之乡,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农产品加工和食品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工促农的能力较强,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快)的同时也能很好兼顾统筹发展(好)。
三是南城新区建设全面推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更高平台。南城新区是我市实现跨越发展的大平台、以城带乡的统筹区、集约节约的试验区、科学发展的实践区、和谐仙桃的先行区。建设南城新区是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最好机遇、整治环境污染的最好机遇、改善民生条件的最好机遇、建设美好家园的最好机遇、增创发展优势的最好机遇。
四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进一步优化改善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城际铁路、高速公路、排湖高尔夫度假村等大量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陆续开工建设,将极大地改善我市投资软硬环境,对吸引国际产业转移、高端科技研发管理人才的引进、降低产业发展成本和民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将有力促进我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五是大力发展事业,促进我市社会更加和谐。“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在民生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力度,这必将成为我市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转移劳动力资源,扩大就业创业领域,解决仙桃长期凸显矛盾,提供良好政策机遇。
(二)不利因素。“十二五”期间,仙桃市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将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
一是财政经济低效运行。我市支柱财源不多,经济质量过低,收入难增,财政供养人口过多,支出难压。多年以来,工资性支出均占整个财力支出的比重居高不下,巨大的供养人口支出需求给我脆弱的财政经济造成沉重压力。财政内外债务过多,偿还压力过重。
二是区域竞争更加激烈。为争取发展的主动权,提升区域竞争力,各地都在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全力以赴抓结构调整,抓转型升级,积极调整生产力战略布局,打造发展新平台,培育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抢占发展制高点。我市虽然有一定的优势条件,但各类人才资源匮乏、配套服务措施水平还不高、优化经济环境弹性较大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现,面临着构筑更大竞争优势的挑战。
三是社会保障历史欠账较多,社会发展面临困难突出。全市就业压力逐年增加,社会保障制度还不不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部分弱势群体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事业投入相对不足。这些问题都要在“十二五”期间得到解决,困难和压力是巨大的。
此外,我市经济运行中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要实现高基数上的高增长困难较大。相对于新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政府自身改革和能力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发展定位及方式研究
——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十二五”期间,按照武汉城市圈发展总体规划,结合我市区位条件、经济基础、产业优势、城市功能及未来发展趋势,仙桃城市发展的总体定位内容为“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围绕这一功能定位,大力发展加工武汉核心产业和企业的配套产品,努力建成大武汉先进制造业配套加工基地;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形成一个集聚程度较高、加工能力较强、辐射范围较广的农副产品加工中心,并努力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努力建设一批规模大、档次高、辐射广的大型专业市场和专业物流园(企业),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现代商贸物流格局,使仙桃成为区域性的生产要素集聚中心和商品流通中心;大做水文章、林文章、园文章,全力打造“生态仙桃”这一特色城市品牌,努力把仙桃建设成为中部地区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创业宜居型城市,不断提高城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和对投资创业的吸引力。
——经济结构调整定位。“十二五”期间,要立足主导优势产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强主导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结合,鼓励企业不断引进和吸收高新技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产品上档次,生产上规模,生产要素实现最优配置,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推动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产业发展定位。“十二五”期间,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充分结合我市实际,大力发展食品加工、无纺布卫材、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医药化工和物流六大重点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打造我市工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区域融合定位。“十二五” 期间,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使我市优势产业、优势品牌、优势产品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依托项目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建立区域协调互动机制,整合区域经济资源,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人力资源建设定位。“十二五” 期间,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重点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扩大就业创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要留住人才、引进人才,为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和发挥才能创造发展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可持续发展定位。“十二五”期间,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坚持资源节约与综合开发并重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加大对水、气、声、渣污染物的综合治理,严格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实现经济、社会、资源、人口、环境经济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