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二中南校区:让教育公平的阳光普照城乡
11月12日上午,冬阳灿烂,空气清新。仙桃二中南校区运动场上,1000多名小学生踏着节拍,动感出操:伸臂、扩胸、腾跳、转圈,画面生气勃勃,童趣十足——这是仙桃二中南校区小学部正在举行2018年秋季学期广播操展演赛。
“从今年9月1日开学至今,二中南校区各项工作正常有序。目前,我们正按照‘边办学边建设’的思路,将南校区逐步推向完善。”仙桃二中校长向建军介绍。
仙桃二中南校区,是市政府投资兴办的一所集小学、初中为一体的九年一贯制现代化学校。它与原仙桃二中(现名“仙桃二中北校区”)形成“一校两区三部”格局,同步规范办学。“一校两区三部”,即一所学校(仙桃二中),南北两个校区,北区初中部、南区小学部、南区初中部。
仙桃二中南校区于2017年动工建设,今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今年共开设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9个年级、52个班,共有学生2800多人。
“仙桃二中南校区的诞生,是我市教育公平的具体实践,是市委、市政府重视教育并努力将优质资源向农村孩子倾斜的鲜活例证。作为老师,我们只能拼了命好好干,不负期望,无愧良心。”向建军说。
担使命,展格局,领方向
打开最新版仙桃地图,仙桃二中南校区区位优势赫然在目:地处新、老城区交界点,北、东、南三面楼盘林立。周边2公里范围内,有新城一号社区、梅湖社区、杨岗村等密集居民区。
时光回溯到半年前,这里的孩子却只能到绿湾村小、实验三小或相距甚远的老城区学校读书。而这些学校都容量有限。
“什么时候,南城新区也能建一所公立学校就好了!”这是南城新区百姓的期盼。
民众呼声就是市委、市政府的努力方向。2016年,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由政府投资,在南城新区新建一所现代化九年一贯制优质公立学校。
2016年决议,2017年春破土动工,今年8月底建成交付使用。
学校就在绿湾村。说到它的大气美观,老师们还记得一件趣事:曾有几个“不操心”的村民,路过快建好的学校,很惊讶:“哇,这里要建一片别墅吗?好漂亮!”
学校的确漂亮——
占地106亩,总投资近亿元。整体建筑采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欧式建筑风格,南北对称,简约靓丽。建筑容积率41%,绿化率35%。
共有教室84间,每间教室装有冷暖空调、“班班通”等。有标准化理化生实验室16间,音乐美术等特色教室9间,现代化的教师办公室26间。
区位优势独一无二,硬件设施全市超前。如此大手笔投入,是因为仙桃二中南校区担当着非常使命:
2018年至2020年,是我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年。而教育质量的提升,首先要消除“大班额”。仙桃二中南校区建成满员,能提供近5000个学位。同时也能有效带动教师的合理流动。
今年9月,我市化解大班额按下“启动键”——全市所有初中、小学,一年级新生均不超过55人,其他年级不超过65人。明年这个数字还将继续缩小。
更为重要的,是仙桃二中南校区的引领示范意义。它不仅为市第一人民医院宿舍区等南城新居民区的孩子提供了入学便利,而且辐射到更多农村社区。绿湾、杨岗、金台、叶河等10多个村居的孩子,从此开启了幸福新生活——到最新最近的现代化学校就读,受教于全市最优秀的教师团队。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向建军感慨,“让城乡孩子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让更多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这是市委、市政府的初衷,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企盼。”
蹲下身,静下心,付出爱
按照“名校办学、专家治校”理念,仙桃二中南校区从“大本营”二中北校区、三中、四中、实验小学、实验二小、实验三小、沔州小学等多所学校“招贤纳士”。目前共有196名优秀老师齐聚新校,发光发热。
他们当中,有省优秀教师1人,省骨干教师4人,仙桃名师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4人,市师德标兵3人,市优秀班主任9人,市优秀教师19人,中学高级教师72人,小学高级教师52人。
市学科带头人、南校区初中部执行校长刘华说,“我们一家三口如今都在这边,我教初三数学,爱人教初二数学,儿子读初二。学校就是我的家,校兴我荣,校衰我耻。”
“全市初中数学教学一块牌”姚高怀说,“我家距二中北校区很近,到这边上班不方便,但我愿意克服,我很乐意为这边的孩子做些事。”他表示,“既然大家都把我当标杆,我总得有个做标杆的姿态。南校区更需要人手,我应该带头。”
全市初中语文教学名家、市学科带头人王虹霞说,最初她并没主动申请南调,后来听说少数老师因这样那样的理由婉拒调动,她很难受,便找到校领导提出申请。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也在农村教过书,对农村孩子有感情。”她说,“我所有的成绩都是在二中取得的,我的成长离不开二中,现在二中需要人,我应该站出来。”
调到南校区后,通勤问题倒在其次,最令王虹霞纠结的是“落差”问题,“多年来,我教的一直都是城区尖子生,无论讲多深,孩子们都能懂。但在这边,多数孩子是留守儿童,得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
她教他们尊重老师从说声“老师好”开始,从坐正身子、认真听讲开始……“我现在更多关注个体生命本身,我只想发自肺腑地用慈善之心对待他们。看到他们作为‘人’的成长、进步,我也很有成就感。”
仙桃名师万全姣说,“看到校领导、老师们都以创业的心态,卯足干劲为新学校付出,我也像回到了20岁,感觉浑身都是力量!”
曾获全市教育系统“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的李四勇说,“虽然几次调动,但这所学校将是我教书生涯的最后一站,我将用心守护好这个家!”
从绿湾小学就近融入的老师付小静说,以前在村小,就是“坐井观天”,现在却是 “人才济济”,“老师们的敬业精神、专业水平,让我好佩服,我要努力向他们看齐。”
“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
仙桃二中南校区建成开学,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肯定会有大量城区孩子前往择校就读。而事实上,全校2800多名学生中,三分之二是本地的。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就是最大的幸福。
小学部五(3)班女孩周诗雅说,她家住绿湾小区,一至四年级都是在绿湾村小读的。“村小的老师对我们也挺好,但学校很破旧,人少。4年都没办过六一儿童节活动,那时候我们好羡慕城里的孩子。”现在进了“大学校”,她觉得每天都很新鲜,“学校好漂亮,老师讲课又快又好懂……”
小学部二(7)班杜俊杰的妈妈罗女士说,她住在梅湖小区,以前孩子就在绿湾村小读书,“也还可以”,但总感觉有点提不起劲。而现在,学校氛围特别好,老师特别负责。“一次孩子回家跟我说,‘角’的概念不是很懂。我跟老师说了一下,数学老师沈华清就趁放学时留下我孩子单独辅导,半个小时后,孩子笑眯眯地出来,说终于弄懂了。”
“我每天都早送晚接,骑车只要五、六分钟。孩子这两个月进步很大,我们做家长的特别高兴。”罗女士说。
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的杨先生说,以前听到别人说“感恩”,总觉得有点矫情,但现在,“我真想对政府官员们由衷说一句,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
此前3年,为了让女儿受到更好的教育,杨先生每天早上转2次公交、一路颠簸近1个小时,才能把孩子送到老城区幼儿园。而现在,这么好的学校就建在了家门口,又正好赶上女儿上小学一年级。“真是替我们解了大难题。不然,我们刚刚添了二宝,怎么顾得过来!”
家住杨岗村的贫困村民王师傅说,儿子初一是在附近一所私立学校读的,“费用比较高”。“没办法,进老城区任何一所初中,都很远,通勤费、托管费等等算下来也不便宜。”现在转到仙桃二中南校区读书,每天上下学只要10分钟,各项开支“节省一半多”。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今年7月份我们刚来时,这房子外墙上脚手架都没拆,到处都是土坑。一下雨,我们得搭跳板进出。”11月12日,向建军跟记者聊起学校这几个月的变化,很欣慰。在他眼里,学校目前虽然仍在建设期,但已“很值得一看”。
从正北方学校大门进去,迎面是“U”字型对称相连的三幢楼。这是南校区小学部。小学部每层平均设9间教室,每间教室可容纳60名学生。教室、走廊、教师办公室、公共卫生间等,一眼望去,窗明几净,异常整洁。
穿过走廊,耳边全是孩子们的琅琅书声和老师讲课声。“我们将紧随仙桃二中的办学理念,打造全市小学教育界的金字招牌。”说起办学目标,仙桃二中南校区小学部执行校长刘永锋满怀信心。
一路由北往南,穿过学校中轴线“中心花园”,南边就是初中部了。在“中心花园”等处,十几位工人师傅正忙着栽植银杏、桂树等绿化树。
向建军介绍,学校目前正忙着栽花种树,完善学术报告厅、运动场看台建设等工作,与此同时,学校定位、办学理念、努力方向等,也将逐步厘清,从“迈开步”到“走稳步”再到办出品牌、树起旗帜,“我希望这个时间不太长。”
在向建军等校领导班子的构想中,仙桃二中南校区的办学理念,将始终遵循“阳光育人,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紧扣“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未来国际竞争育人”目标,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
下步,学校将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果为抓手,稳步开展优质课竞赛、巡校一日游、集会礼仪教育等活动,通过联校结盟、聘请专家、听课指导、外出培训、组队参赛等方式,全面提升教师能力、学生素养,努力打造二中南校区新品牌。
随着学校各个功能教室的进一步建设完善,南校区将开设机器人、创客等新社团。并计划建设语音教室,聘请外教,全面提升学生英语听力、口语水平。
南校区小学部,将着力落实素质教育。以传统经典润化童心、培育成长,强化德育,重视教研。将大力开展以“朝读经典,午习汉字”为载体的德育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将在抓好课堂教学基础上,推动以“人人有特长,个个展才艺”为主题内容的校园社团活动,不断提升办学品位,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二中南校区的普惠之光已洒向这里的每一个孩子,我们有信心让每颗种子都发芽,每个孩子都出彩!”向建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