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为何常常被贬

  • Home
  • 古代官员为何常常被贬
  • By: admin

​​

2021.8.16

语文课本里选的古代文章,都是历史上的名家名篇,这些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文章的作者都是被贬之人,唐宋八家的韩愈、柳宗元 欧阳修、苏轼,还有官居高位的范仲淹刘禹锡,都没有逃过被贬谪的的命运。古代做官的文人为什么仕途总是不顺,为什么总是是被贬到荒凉之地或者在官场不断受到排挤呢?

在古代,直言进谏是可以获得好名声的,受这种风气的影响,当官的文人也总是敢于正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还提出“不得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者”。正是这样的“祖宗家法”,彻底确立了北宋的统治基调——重文,也让官员们不断向皇帝谏言,对不当的言论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这也导致他们仕途不顺。还有重视文官,让一些有才学的人的文章广为流传,文章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放在脑袋不外泄还好点,写出来的话就成物证了,这就成为想要打击自己的反对派的有力武器,就有可能演变成罪证。

在朝廷为官从政,不可能事事都依从于皇帝,或者是对一些官员的政见有不同的看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多是反对的意见,这种反对的观点看法常常会招致对方的不悦,即使当时不说,大多数也会留在心里,等着一定的时机可以反击或者是报复,表达自己的不满,这些提出反对意见的官员很可能就会在某个时候被别人指抓住把柄,最后落得贬谪的命运。比如最有名的苏轼,当时王安石的改革风生水起,得到宋神宗的大力支持,但是这种改革有很多不利的地方,从朝廷到地方都有反对之声,苏轼敢于提出意见,自然会让王安石认为是改革的阻力,想尽办法把苏轼从朝廷清除出去。宋神宗以少有的帝王勇气推动变法,他是下了很大决心、克服了很多阻力的,故对于反对变法的人毫不手软。因苏东坡多次在上书中数说变法的不当之处,一些观风的御史便故意“找茬”,在苏东坡的诗文中找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蛛丝马迹,说他诗文中有攻击新法之语,以“讪谤朝廷”的罪名弹劾他,苏东坡于湖州太守任上被逮捕,坐牢百余天,史称“乌台诗案”。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被贬官的例子。正因为是在这种做官或者是政治的环境之中,贬官就成为了很正常的事情。

一个人贬官一般是不会明说的。只是把官员赶出权力中心,让他们到地方上做官,朝廷肯定说让你去地方历练几年,有时还会明升暗降(有的地方官品级也很高)。是不是被贬官,当事人心里最清楚。由于政局是多变的,这时被贬的官员就会默默忍受,等待政局的变化。一旦政局出现变化,马上官复原职甚至获得升迁也未可知。古代读书人都是孔子的学生,儒家思想教育官员,要以天下为己任,为君王分忧。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儒家知识分子是很抗压的,即使遭遇多次打压,很多儒家知识分子依然乐观看待世界,为君王为国家着想。不管在哪里做官,都能按照儒家思想,在地方上做出自己的贡献。比如被贬谪的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写到:“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身处贬谪之途,远离京城,还想着在天涯海角也要为君王效力,报效自己的国家,即使是身无一物,也要全身心的奉献。这就是古代官员的文化思想。

复杂的社环境和层出不穷种种矛盾,人们的意见很难保持一致,总会有个人的角度立场和看法,有些人就希望改革,改变现在的弊端,改善现有的制度,这既是实现自己忠君报国的政治理想,又能够提升自己的地位。但是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比如王安石的改革,得到宋神宗的大力支持,尽管反对声不绝于耳,仍旧是轰轰烈烈,不过最终也难逃失败的下场,最后自己离世的时候,司马光任职,废除新法,大家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王安石落得个无人问津的下场。王安石如果是告老还乡,“永贞革新”则是劫难难逃。仅仅是半年的时间,“二王八司马”不是处死就是被贬,而且这个贬谪几乎是永无翻身之时,柳宗元从少年得志,青年意气风发到后来的被贬抑郁而终,可以说是改革的牺牲者。

由此在官场也好,做一番大事业也好,总是难逃周围人的左右。自己的观点得不到别人的认同,或者是别人的观点自己不能认同,这就是危局的开始,该如何将意见统一并且还能做成事情,不知道在历史上是否有这样的贤人存在。

“贬官文学”为我国所特有,从司马迁《史记》到屈原《离骚》,再到后来柳宗元的《永州八记》等皆是。欧阳修《醉翁亭记》,苏东坡《前赤壁赋》,都是作者创作于贬官途中,且都成为了千古名篇。人在得意时,总难免热心于顺境下的文朋相聚,热衷于功名爵禄和仕途进取,热则热闹,但于心不静。而当厄运来临,远谪蛮荒,去去千里烟波,误解与排挤齐至,构陷共驱逐叠加,当所有的烟花都已散去,给世界留下的,便只有一个孤独的背影。柳宗元在《咏雪》中写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种时候,头脑是最清醒的,内心是最澄明的,很多人生际遇因此释然,对生命和宇宙便有了更深刻的领悟,于是,寄情于景、借景抒情,一篇篇千古美文就这样喷薄而出。而这样的美文经历时间和岁月的沉淀后,自然进入了经典的行列,如夜空中的星星,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芒。​​​​